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为什么2020年的星期六这么诡异

你的位置:奇闻异事 > 为什么2020年的星期六这么诡异 > 是⼀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特征的公园世界十大毒蛇

是⼀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特征的公园世界十大毒蛇

发布日期:2024-07-04 05:44    点击次数:172

是⼀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特征的公园世界十大毒蛇

考察分队:设计学院「丝路创新」钢铁战队带队教师:程书馨、Ashley Hall考察地点:丝绸之路沿线 - 从西安至乌鲁木齐世界十大毒蛇

课题背景:「创新设计」作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方向,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联合开展「丝路创新」社会实践课题。该课题旨在探索跨文化、跨领域与跨时空的「创新设计」,从古老文化到现代科技,融合设计、工程、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等背景知识,开展创新设计与科研考察之行。本课题引入跨文化研究方法与跨领域创新设计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崭新视角分析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融汇,并洞悉“一带一路”沿线的潜在创新点,开展设计为驱动力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沿线创新。

「钢铁战士实践日记」

Safe Landing  咸阳DAY 01 - 0413

4月13号晚,我们到达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丝绸之路的创新考察由此开始! 程书馨老师与Ashley老师将23位来自本科、研究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们分为六个小组,展开了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实践调研与创新思考。

西安DAY 02 – 0414上午 陕西历史博物馆

4月14号,我们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博中陈列着大量的展品,玲琅满目。其中有很多物件都能找到⽂化交融的影子,例如雕刻有飞狮图案的首饰盒。⻜狮在美洲和欧洲又称狮鹫,拥有狮子的身体,鹰的头和翅膀,在神话传说中,是极具杀伤力的猛兽。还有象牙宝塔,利用一个完整的象牙,按照它的形体雕刻成⼀个宝塔。象牙很可能是从印度或⾮洲传入,⽽宝塔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

陕博里最经典的展品之一是虎符。从这块形式极具概括与美感的兵符身上,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千军万马的魄力。上图的⻁符为将军符,是⽼虎的左半身。⽽君王则持有虎符的右半身。将军若是想要一次调兵50人以上,就必须获得君王的允许,得到虎符的另一半才可以。

明昊藂/文

下午 碑林

下午来到西安碑林,它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西安碑林现存7座展室、7条碑廊和8座碑亭,共展示了1000余种碑石墓志。这里的每一座碑石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时代上源起两汉,止于民国,在内容上包举历史、宗教、文化、地区等各个方面;而在书法艺术上更是真、草、隶、篆众体兼备,汉、魏、唐、宋名家辈出。

穿过一座座展室,碑石墓志仿佛带我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最后一座展室里有工作人在拓印过去的石碑,与之前观赏石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把纸细心的附在石碑上,一点点排除小气泡,工作人员宁心静气的神情让游客都安静下来,拓印的过程就像一个神圣的仪式,将石碑真正的模样带到我们的面前。一张张精美的拓片被挂在墙上,我印象最深的是百寿图,与我之前看到的百寿图不同,之前看到的是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而它是由不同形式和构成抽象而成的寿字,有些像小蝌蚪,有些像一个个甲骨文的拼凑,反倒不像文字了,更像是一张由符号组成的精致图像。

李可昕/文

【创新设计项目开题】陕博和碑林归来,各小组的课题问题的研究有了初步进展,我们登上明城墙,席地而坐开始了各小组的研究问题汇报。书馨和Ashley老师跟我们一起,坐在六百多年前的城墙上,探索思维的边界和碰撞。六个小组的选题很丰富,主题分别涉及到城市、农业、动物、技术、历史、文化等。

西安DAY 03 - 0415上午 兵马俑

4月15号驱车前往临潼参观兵马俑。讲解带领我们按照一号,三号,二号的顺序参观游览。秦始皇13岁登基后,秦始皇陵由当时的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

展馆里陈列了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兵马俑,从初级军吏步兵陶佣,到中级军吏作战指挥官陶俑,再到高级官吏将军俑,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依次变得精细密布的铠甲,地位越高的陶俑,身着铠甲的甲片越小越精致。这些陶俑的面部、发饰、衣带、神态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如今这些陶俑褪去了原有的鲜艳色彩,但是这种泥土的原色却更有历史的味道。

兵马俑甬道历经千年,依然十分平坦,地面上铺设的地砖鳞次栉比,尤其是一号坑中间甬道,整齐划一,保存完好,正所谓秦砖汉瓦,秦砖的制造工艺如此严谨耐久,与秦王朝严苛的法律是分不开的,在施行法家“依法治国”理念的秦代,每一块砖瓦上,都要留下制作工匠的姓名,每位工匠都要为自己的砖负责,也正是如此,千年后的我们才能看到这些以性命做保的高超的铸造、制造工艺。以史为鉴,所以我们此次写生的游记文字,也施行了作者实名制。

下午 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

下午我们来到位于西安市华清学院内的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每个城市的老工业区仿佛都经历着相似的命运,比如我们熟知的北京798,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大肆生产,今天退休后的它们成为了艺术文化创意园区,继续为新的创造力生产力服务。但是园区里的开发效果参差不齐,除了创意产业带来的活力,园区里某些角落也会发现落寞残破,像一颗老树,有新芽吐露,也有干枯腐朽。

【创新设计课题辅导】简单参观了一圈后,每个小组在老钢厂创意园里用十分钟的时间总结了白天的考察的心得,在书馨老师与Ashley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展开丝路创新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姜艺佳/文

天水DAY 04 - 0416麦积山石窟

今天是全员早起的一天,早上7点,大家整装待发出发去往天水麦积山石窟景区。途中由负责该地区调研的同学对麦积山石窟进行简单介绍,讲解了麦积山石窟的独特性与其跟丝绸之路的相关性。

在进入石窟前,我们邀请了当地一位向导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麦积山石窟的背景,通过向导珍藏的老照片了解到石窟过去的一些面貌。石窟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参观线路通常由东崖上至西崖下。

因为时间安排紧凑,在众多石窟中邀请到麦积山石窟专业人员为我们讲解133号特窟和44号特窟。44号特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窟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西崖东部上部的133号特窟,俗称“万佛洞”,开凿于北魏,五代、宋、元均有重修。这是麦积山石窟中空间规模最大的洞窟,约100多平方米;万佛洞最著名的是石雕,其中第十号造像碑,又称“佛传故事碑”,是以佛主释伽牟尼平生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碑刻。

邢紫瑞/文

这一天打开手机,各大平台都在为巴黎圣母院着火献上哀歌,这对正在沿着丝路参观古迹、探寻历史的我们来说,此次旅途显得愈加珍贵了,有些东西,如敦煌的壁画,隔壁的沙丘,随着时间流逝,每看一次便少一次,有些事情会突然发生在你我身边,措手不及而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只有握紧当下,珍惜眼前。

不舍得把麦积山石窟匆匆看完的我们,在离开的时候惊慌地发现火车即将出发。如果4月16日下午6:20,你正在天水南火车站,你会目睹一场百米冲刺追火车现场,我们的队伍,3位老师、23个同学全部成功上车,Ashley老师赞叹道:“Amazing Teamwork!”

上车后,列车变成了移动的课堂,每个小组开始做作业,根据前一天老师们的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最终顺利抵达兰州。

姜艺佳/文

武威DAY 05 - 0417上午 天梯山石窟

4月17日 目的地武威,早上10点,我们坐大巴从兰州出发,路上的风景很美,路边的田野有牧民放羊,远处的天际有皑皑雪山。

我们先来到天梯山石窟,石窟的建造缘于北凉国国王匈奴人沮渠蒙逊,是为她死去的母亲而开凿。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石窟的源头,称为石窟鼻祖。进石窟有十八罗汉的长廊,沿着栈道一直走最终是唯一开放的第13号石窟。去往石窟的路上烈日炎炎,而石窟下的温度却可以维持积雪不化。

天梯石窟外面是黄羊水库,清澈的能看到大鱼。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绘有经卷; 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佛头部是被修复过的,闭眼变睁眼,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撑。

最后我们往出走参观了天梯山石窟的博物馆,里面大多是照片。修建黄羊水库的时候,为保护文物,石窟的塑像和壁画几乎都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

在程子穆和张展康同学的一番满分操作后,无人机试飞成功了,可惜这里不允许航拍。参观结束,按例合照,5点出发去白塔寺。

陈一玮/文

下午 白塔寺

白塔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岸的白塔山上,黄河北岸,海拔约1700米,因山巅有白塔而得名。下午我们达到白塔寺时,已是傍晚,景区即将关门,逆着夕阳的光,大家小跑着进入白塔寺园区。

据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大元帝国的疆域时,曾致书西藏喇嘛教的萨迦派法王。法王便派一位著名喇嘛前去觐见,途经兰州时他不幸病逝,于是元朝下令修塔纪念。白塔寺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国领土的时刻。但是元代所修白塔今天已不复存焉,只能看到几块被玻璃保护起来的元代时修筑白塔底座的泥砖,现存的白塔寺是明朝在旧址上重建的样子。

夕阳的余晖拉长了地面上所有事物的影子,白塔被阳光照耀的闪闪发光,我们排成一队,让影子跟白塔合影。路上大家聊起北京的白塔,与之相比,北京的白塔多了几分秀美,正如儿时歌谣里唱的那样:“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而我们身处的凉州白塔寺,碧空万里,几尊佛塔从地平线矗立而起,更多了几分广阔苍凉。

白塔寺归来我们找到一家很好吃的烤肉店,白天体力上的疲累,都已变成精神上的充实,此刻只需大快朵颐,烤肉乌苏,不亦乐乎!

简白/文

张掖DAY 06 - 0418

张掖,处于河西走廊的咽喉地带,是中原向西传播的基地和内地接受西方文明的前沿。因此,在佛教传入后,张掖便成为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之一。“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说的便是张掖。其中,大佛寺是当时西北最著名的寺院。

相传,西夏国师冤眸,一日静坐于此,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于是掘地三尺,挖出了一尊翠瓦覆盖着的卧佛,遂受启示而初建。大佛寺虽以大佛闻名,但它更珍贵的其实是佛肚内所藏的经书,同时寺内主殿壁画形象生动地绘制了西游记的故事,它比《西游记》小说问世还要早大约300年。

到达大佛寺,Ashley提出想要了解成吉思汗在大佛寺诞生的故事,由于我的准备不充分,最后变成了Ashley帮我们科普中国历史知识,突然感受到了历史的重要性,至少下次不能让外国友人再来帮我们科普了。

恰巧遇到两位讲解员小姐姐互相背诵考试,   我们全程蹭了讲解,听到了很多很有趣的故事,大佛寺展出的佛教文献都非常精美,可以看出古人对待宗教发自内心的尊敬。

因为今天有微微的风,所以从藏经阁走出来之后就能听到风铃清脆的声音,时空在变,但这些连接时空的纪念就像是一道门,带我们回到那个充满传奇故事的信仰时代。

彭怡然/文

马蹄寺风景区就在祁连山脚下,真的很美。小车要一直爬坡,终于到了寺门,斜度感觉很大。

过了寺门,首先见到的景点就是千佛洞。千佛洞是建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分为北段、南段和中段三个部分。 北段是浮雕石塔林,只见陡峭的红砂岩上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几十座石塔,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猞猁子的地方,大部分石塔雕凿于元、明时期,也有西夏的珍品。南、中两段以佛窟为主。在窟内开龛造像,窟檐是梵刹式木结构飞檐。

都是现代的,造像可有意思了,乱七八糟的。然后上去飞无人机,看雪山,然后沿山路上到三十三天石窟。马蹄寺石窟群中最有名的就是气势恢弘的“三十三天石窟”,呈宝塔形开凿于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外形象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绝壁中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梯巨难爬,是真的爬。

马蹄寺对面有一条小河,河上架着一座木头吊桥,大家从寺门出来后兴致勃勃地走上了小桥,还有同学沿着吊桥走到小河边,收集了各种形状有趣的石头。

晚上回来已入夜,我们只找到一家又辣又咸的川菜,大家边吃饭边一起汇报方案,今天的汇报环节加入了小组互评。

魏子雄/文

张掖DAY 07 – 0419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清早九点,细雨蒙蒙,4个如烟如雾。

⼀行⼆十六人带着⾏李,⾛了很长的路,很是麻烦,⾏走的路不是平坦的路,都是沙⼦石头组成的路,不过好在是走35多公里,这次我们要去的地⽅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特征的公园,这条路以前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在路上,可以看到左边的祁连雪山和右边的茫茫戈壁,颜⾊的对比也⼗分鲜明,有⼀段我们也是要徒步⾏走的。走过由⽯头沙子组成的道路后,就是骆驼刺、芦苇荡。到达公园⾥面的时候,⾬下的更大了,气温也是⾮常的低,但是眼前的景⾊和温度相⽐也已经不算什么了。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200万年前,位于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积约510多平⽅千米。她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积之⼤冠绝全国。

左阳/文

从丹霞地质公园离开,我们前往嘉峪关。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秦朝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人们称它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是“河西重镇、边陲锁钥”。

因为临近景区关门时间,我们只能在围栏外远远地看去。嘉峪关的城楼附近没有其他高的建筑物,长空万里无云,更无人烟,它看上去依然是几百年前修筑长城时的样子,严肃的屹立着,仿佛永远不会变。

由于前一天的晚饭过于令人伤心,晚上我们决定去城里吃点愉快的高热量食物。在商场附近发现了一家shuxin精品超市,书馨老师开心地邀请Ashely夫妇来视察“她的店”。在这家店里竟然有好多我们都不曾见过的有趣而猎奇的商品,丝路毕竟还是丝路。回到住处,每个小组开始为第二天的光热电厂汇报交流做起准备。

姜艺佳/文

敦煌

DAY 08 - 0420光热电厂

4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团队一行赴敦煌100MW光热电站进行考察学习交流。 

团队来到光热电站项目所在的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在现场聆听了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博对该项目的详细介绍,了解该项目的当前进展以及相关技术方面内容。随后,央美团队和公司领导展开了一系列深刻的讨论与交流,各小组对丝绸之路及一带一路相关研究项目进行了一分钟左右的汇报。 

首航节能所建造的百兆瓦级光热电站——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我国现阶段建成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可24小时连续发电的100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万余面定日镜根据太阳和聚光点的位置调整角度,捕捉并反射阳光聚热后加热熔岩对水汽化推动机组进行发电。该项目对于清洁能源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午餐过后,央美一行人在公司领导及技术人员带领下对光热电厂进行了参观,对该项目的整体运行方式、技术支持与未来规划做了更为详细的了解。首航节能公司相关领导表示:此次交流对公司能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和创意,将会促进后续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张展康/文

从敦煌光热电厂参观学习结束之后,我们一行人坐上大巴直奔莫高窟数字中心西侧的《又见敦煌》剧场。到了剧场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天色没有变暗的意思,门票上写着“一场行走着看的演出”,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夜无眠》。《又见敦煌》整个剧情线非常简单,复杂的布景和舞美确实体现出了造价的昂贵,但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整场演出按照顺序的时间节点去演绎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等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大致分四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幕中,演员们在一面巨大的以投影形成的莫高窟墙壁上,借助弹力带以变化各异的身姿去模拟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场景,姿态惟妙惟肖,仿佛壁画确有此景。接下来的演出又通过空间的变换给我们带来时间线和故事线的过渡,也不仅仅是房间的变化,每个房间中也有不同的空间变化,比如以上升下降的房顶叙述“埋藏”,以四壁投影营造立体的空间关系,给观众带了时空结合的变幻关系来述说着每个感人的故事,亦幻亦真又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抛去部分《今夜无眠》的影子,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情景剧来说,能得一席之位。

结束之后,我们站在剧院广场上依然意犹未尽,天上群星闪耀,北斗七星直指正北,有的同学还在学剧中人物的扮相和腔调互相称谓。

刘佳浩/文

敦煌DAY 09 - 0421西千佛洞

今天的行程比较满,大家一早9点准时出发,一行人长途跋涉到达了西千佛洞。令人惊喜的是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们偶遇了我校城市学院的团队,谈话之中大家交流分享了各自的行程和感想,并对我们接下来的行程给予了参考和帮助。

接下来一行人登上了西千佛洞开始参观,由于东侧石窟在修复暂不对外开放,所以我们参观的是西侧保存比较完善的石窟。在讲解的带领下我们依次浏览了第3窟、4窟、9窟、11窟,16窟和18窟。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之西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

西千佛洞现存洞窟16个,最早的是北魏时期的洞窟。石窟内南壁西段绘(睐子经)故事,东段绘(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补其空 ,有独特价值。特别是每个洞窟中后代多次局部重修,使多个时代的风格特点出现在一个洞窟中。

其中我认为最为精彩的是建于晚唐的第16窟,经过五代、宋、回鹘、民国等时期的重修。主室是覆斗形顶,在石窟北壁设有佛床和高僧与回鹘王子供养像。北壁的上沿是五代时期绘制 的十八身坐佛。门上是回鹘涂红色的愿文题榜一方,旁边的重层壁画的底层是五代时期绘制的坐佛。 洞窟主室东、西两壁各为回鹘时期绘制的塑像项光、弟子一身、说法图一铺,不同的是东壁下部残存回鹘女供养人八身,西壁残存回鹘女供养十身。南壁门上的一铺七世佛是回鹘时期绘制。总的来说该窟充分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还展现了许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

临近尾声,一行人来到了西千佛洞旁的党河进行拍照浏览,河流贯穿石窟之间,自然和人文相结合,令人不禁赞叹。

李明叡/文

离开西千佛洞之后,我们一行人在下午到达了玉门关,刚好更为直接的领略到了关口的炎热与荒芜,走在入口的石台上一个个牌子记录了玉门关的意义。自古以来玉门关就是我国西域的重要关卡,因为它所守护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当时西域通商有南北两关,一是玉门关,另一个就是阳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写的就是阳关)。可以说玉门关在古代就是中国西边的门面工程。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关隘,还是无法避免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荒芜。无论是汉代还是如今,玉门关所在的地方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苦寒之地。王之涣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黄沙遍地,荒无人烟,草木不生,连野生动物都很罕见。纷乱的历史长河里,玉门关一直都在。如今它用满地的黄沙和虽已破败却依然坚挺的城墙告诉我们,虽关犹在,却已物是人非。

王巍桦/文

从玉门关出发沿着漫延至天际的国道驱车而下,穿过无穷无尽的戈壁无人区,窗外接连几小时未变的沙漠景象突然有了变化,起先是沙海尽头的一片黑点,离近了才看清是沙漠中突兀隆起的一片怪石——这便是著名的雅丹魔鬼城。笔直的公路就此截止,转而从乱石之间蜿蜒而过。低矮的景区建筑就像一座孤城匍匐在魔鬼城的入口前。

魔鬼城地形诡异,气候干燥炎热,所以依然是坐大巴在景点间穿梭。“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指“具有陡壁的小山”,整片地貌由风侵蚀砂岩而成,复杂多变的地质景观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风蚀地貌的千万风情。沿路有“天坛”“狮身人面像”等由风沙雕琢得惟妙惟肖的天然雕像,又有“西海舰队”这等震撼的风蚀地形陈列眼前。自然的鬼斧神工着实使人惊叹,而此等绝景也是难以寻觅,奇观觅于大漠,若非丝路由此经过,今人又如何有幸一睹其容?

程子穆/文

敦煌DAY 10 - 0422上午 莫高窟

传说苦行僧经过万般苦难来到鸣沙山的山顶,见到山对面的天空金光万丈,于是他认为这是释伽牟尼的指引,便在此打坐,修建石窟。这便是你我今天所见的莫高窟。

丝绸之路是⼀条极其凶险的商路,那时的人们为了在艰险的旅途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都路过此处,出资建造佛像,修筑壁画,求得庇佑,“莫高”一词的意思就是⾄高无上,这也体现出了莫⾼窟在当时的人们心中的地位。

很遗憾,出于莫⾼窟景区对于自身版权的保护,我们参观时无法拍照,所以我只能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来呈现出莫高窟的游记。我们总共参观了包含特窟在内至少10个佛窟,了解到许多关于各个朝代、各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民族的开凿佛窟塑像和壁画的特征,例如:隋代塑像的特点是头大、肩宽、突腹、腿短、身着轻纱,这种形象特征据考证是根据当时官员形象而来,隋代官员吃五旦散,造成⽪肤白而薄、易出汗故而多穿轻纱薄衣;而北周时期塑像特征是五官紧凑,显得很亲和,壁画上的忍冬纹中会带有很多动物,如鹦鹉,猴子等,除此之外,北周洞窟中所画的⻜天形象比较笨重,是早期的男性飞天形象;隋代出现了密体画的画风,壁画内容更似连环画,比如海海难图、遇盗图等,其中联珠纹为隋炀帝最喜欢的佛文产物;再看盛唐时期的塑像,工匠们注重人物上半身的肌⾁处理,身体线条更加圆润,更注重细节的处理,细致到可以看到⾦刚⼒士口中的⽛齿……在此便不一一赘述了。

从洞窟出来,我们又参观了莫高窟的陈列馆,其中最打动我的就属“朝圣之路”了。朝圣之路里面详细的介绍了那一时期⽂化交流,宗教传播的路线,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参考。

从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是⼀个极其繁忙⼜欣向荣的商贸之路,它渐的从一条商路发展成连接⼈类文明的“天之锁”。

明昊藂/文

Beer Tutorial

莫高窟归来,沉淀了良多思绪和感触,晚上我们在酒店里进行了一次 Ashely 安利的 beer tutorial。六个小组逐一展示自己的调研进展并且互相提出问题和建议,在这样一种好像温和的辩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新的收获,受益匪浅。

不得不说在这种微醺的状态下,身心放松,畅所欲言,觥筹交错之间,所有人都迸发出不少新的灵感和思考!这样的 beer tutorial,请再来一打!

DAY 11 - 0423榆林窟-露营

榆林窟在敦煌瓜州一个偏僻河岸两边的峭壁上,我们这次只参观了一边的普窟和两个特窟,河西岸的石窟全部不符合开放参观的标准。但是不得不说榆林窟远远超过我们的期待值,尤其是令人惊艳的特窟25窟,可以说25是此行当之无愧的宝藏石窟。

保存完好,壁画精美传神、新奇且生动,它与我们在前面参观过的任何一个石窟都不同,壁画的内容,大到佛祖开坛讲经,小到佛国世界里的莲花童子与鸭子嬉戏,每一跟线条、每一笔色块都是它们完整而生动的、原本的样子,受《又见敦煌》影响,在这样美丽而脆弱的石窟面前,我们都带上面巾,尽力减少呼吸,减少对壁画的损坏,却又贪恋地留在洞窟临摹,不忍早早离去,尽管石窟里是真的很冷……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窟有英语讲解员,我们的Ashely老师终于能听到实时的完整的讲解了。榆林窟也是敦煌研究院管理的,算是莫高窟的姊妹窟,开窟时间始于初唐,比莫高窟晚,其中榆林窟的第25窟,被誉为敦煌石窟之冠。榆林窟的整体环境没有那么多的人工痕迹,很低调,石窟里同样也有张大千先生的编号。

刘昊天/文

晚上,沙漠露营开始啦!第一个体验项目:惊险刺激沙漠摩托!担心翻车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要张嘴,不要吃沙子!

第二个体验项目:先苦后甜沙漠滑沙!

精力充沛的同学早早的爬上了沙丘顶,拿着滑沙板一冲而下!当然,精力充沛只属于小部分人,滑沙一时爽,爬坡火葬场说的就是这样了。

晚饭是火锅加烤全羊,大家喝酒吃肉,唱歌跳舞,好不尽兴。摆脱城市的喧嚣,久违的放松感袭来,大家都放飞了自我,美院团成为了全场被cue到最多次的崽。就连Ashley和Valeriya都参与到其中,书馨一展歌喉,惊艳四座!

酒足饭饱,营地的向导开始教我们如何搭帐篷。沙漠上升起的篝火渐渐燃尽了,歌声嬉闹声也慢慢安静了。一切都结束后,大家陆陆续续钻进小帐篷,风吹过沙漠,吹散了脚印,堆起新的沙丘,每个人仿佛做了一场欢脱而疯狂的梦,当看到第二天清晨的日出,我们都心照不宣,要继续赶路了。

郭丹妮/文

日出

敦煌DAY 12 - 0424

露营的夜晚,有些人在帐篷之间喝酒游戏,侃天侃地;有些人徒步探险,凌晨爬到了第三个沙山上;有些人守在夜空下,架起设备,为拍星空,一直守到后半夜。沙漠一晚的露营体验,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却留下了同样深刻的印象。

在沙漠中看日出是一件不可辜负的事情。摄影的同学架起相机、打开延时,看着镜头里晨光熹微的太阳一点点升高,心理会有莫名的满足感,这大概就是早晨起床,拥抱太阳的魔力吧!

崭新的一天,我们的旅途又一次开始。今天大家要去鸣沙山骑骆驼。这些骆驼已经被人类完全驯化了,它们理所应当地屈服领驼人的引导,载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行走在沙漠里。有不少同学反映,在骆驼身上感到很颠簸,被晃得头晕眼花,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丝绸之路的往来有多不容易。沙漠奇观月牙泉已没有昔日的传奇,过度开发的月牙泉令人惋惜。由于赶时间,大家就远远看了它一眼,有些行动迅速的同学也许还体验了滑沙项目,一直令我好奇的响沙现象我也并没有听到,也许是人声的喧嚣盖过了沙子的哀鸣吧。

总的来说,在鸣沙山月牙泉的旅程结束了,但在这里留下的记忆会是永恒。我们从丝路的视角去看,去想,看着它的现在回想以前,想象丝路商旅经过这里时的场景,恍惚间,眼前仿佛出现,茫茫大漠,驼铃阵阵,烈日炎炎,浩浩荡荡,他们驮着商品缓缓前行的模样。

郭丹妮/文

吐鲁番 DAY 13 – 0425 坎儿井-交河故城-高昌古城-火焰山

坎儿井

说到新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其瓜果的甜美,物产之丰饶,尤其在瓜果成熟之际,往往一类蜜瓜就有好几十种,而且个个都香甜可口,造就这一切的原因自然离不开其自然条件,光照时间长且充足,但同时土壤里的水分蒸发的也十分迅速,再加之常年降水稀少,这使得灌溉水源成为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然而人们的智慧和对大自然的改造与利用力也是十分强大的,比如您瞧我们今天来参观的坎儿井。

坎儿井的原理十分巧妙,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竖井,从山脚到农田, 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个竖井,竖井汇集了山体积雪融水以及平时的雨水,一直汇集到地底的第二部分暗渠,暗渠收集雨水,同时也避免了其迅速蒸发的问题,经暗渠到农田附近的第三部分明渠,明渠将雪水稍加温暖后再送入农田,用于灌溉。这样完美的利用自然水循环的流变来改造自然,在现在看来都是十分不可思议事情,纵观中国历史也不乏有类似的令人惊叹的工程,古人的智慧还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付鑫/文

交河故城

走完长长的瓷砖铺成的上坡的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沙土平原,高低错落的生土建筑屹立其上,从破落的景象中我看到了时光的刻度。

这是一座屹立了两千多年的都城,公元前2至5世纪,由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开创和建造,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但到后来,在连年的战火和伊斯兰教的蒙古统治者对当地佛教信仰的打压下,交河故城最终还是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我们缓慢地穿梭其中,感受着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生活,想象着在某一块地方,是否曾有人悲痛过、欢喜过,是否曾有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死去……

陈佳立/文

高昌古城

wap.pdrs.xyz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时间这把利器可以抹杀任何事物,人们眼中的永恒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高昌,始于西汉,当时的繁荣、兴盛,让人们所向往,正如其称谓一般:高昌,一直繁荣昌盛,诚然又有谁会想到如今千年之后,昔日繁华的街道早已在风沙中模糊了其轮廓,原先高耸的城墙早已成了颓垣断壁,当时的皇宫贵族区现如今也只剩几面残壁在这风沙之中摇欲坠,千年的洗礼褪去了高昌华美的衣裳,夺取了其闭月羞花的容颜,留下的也仅只是一些残存的尸骨,在这千年的漂泊之中高昌是幸运的,至少它让世人发现了它,它的繁华,它的昌盛得以被后世流传,但在这千年的岁月之中又有多少个高昌呢?我想答案不在少数,只因他们都在这风沙中被埋没了。

付鑫/文

火焰山

新疆火焰山,它作为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 

但运气好的地方在于今天是阴天,还伴随着舒服的微风,让这里原本烤炉般的环境凉快许多。随着走进景点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文化长廊,两侧更是刻满了其中让人随口就能叫出名字的故事:“三借芭蕉扇”“车迟国”“乌鸡国”……另外这里当然少不了美猴王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而它现在作为火焰山的巨型温度计屹立在山前,提醒着游客们火焰山可怕的气温和地表温度。

火焰山以红色的花岗岩反射阳光而闻名遐迩,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命名为“火山”。别说颜色,它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的雄伟姿态更是让人直观感受到它熊熊烈火般的气势。(当然我们今天没感受到)山下的骆驼、驴车、坦克车、装甲车也是层出不穷……

原本炙热的火焰山今天也露出了它不常见的温柔一面,借此我们的团队开始爬上火焰山,想看看这座暴躁的大山顶点的风景。书馨老师即使脚穿人字拖也并没有放弃攀登,但是没有摩擦力的拖鞋实在太滑,后面的路程书馨老师直接放弃拖鞋,她是我们见过的第一位或许也是最后一位穿着袜子走下火焰山的战士,实在佩服!

当然征服火焰山也不是那么容易,要知道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更别说山体光秃秃的火焰山了,没有借力的树木或者植物,加上到处是碎石和沙土让我们的下山之路变得非常艰难。但最终同学老师间的相互帮助与提醒让大家全体成功返回。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上有大风戒严,时间晚一点十级大风就会呼啸而来,我想人在光秃秃的火焰山怕是肯定坚持不下去的吧。同学们分分化身长跑健将,再加上大包小包看起来特像军队里的负重越野,有部分同学坐上了山脚下速度堪比兰博基尼的小驴车返回了入口。这次与大风、与泥土、与时间、与自然的赛跑在所有人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马良正/文

乌鲁木齐DAY 14 - 0426天山天池

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新疆的天山天池,我想先讲一下新疆,咱们看新疆的“疆”字,左边的部分是“土”,代表着新疆地大物博,16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六分之一,然后还有“弓”,代表着新疆边界线长,跟8个国家接壤;右边,三根横两个田,就是新疆的地理面貌,三山夹两盆,上面的山是阿勒泰山,下面是昆仑山。上面的田是准噶尔盆地,下面是塔里木盆地,而中间的这座山,就是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天山山脉。

天山天池海拔1900米,最高的博格达峰5445米。所以在市区下雨的时候,天山天池在下雪。我们一路爬山,能看到最顶端多年不化的雪山山顶,也能看到山坡的郁郁葱葱的树林,能看到蔚蓝的天池,也能看到山脚含苞待放的花,天池被称之为瑶池,新疆人打趣道,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洗脚池。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四月份还能看到下雪,觉得特别的神奇,一起跟老师同学们爬山,因为下雨的原因,还能看到小小的蘑菇。闻到大自然的味道,品味不一样的新疆美景,觉得特别的有意思。

苏力坦·阿布都拉/文

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曾在天山天池之畔与王母娘娘欢筵对歌,留下了千古佳话,使天池赢得了“瑶池”这个美称。需要纠正的是,天山天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而不在乌鲁木齐市内。天山天池距阜康市区约37公里,而距自治区首府的乌鲁木齐市大约有97公里。天山天池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天山天池位于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的海拔大约有1910米了。

第一天我们大部队上山,天山上在下雪, 拍出来的效果更加虚无缥缈的感觉,第二天我们几个没有尽兴的同学又去了一次,这次早上登山的时候是晴天,下午就变成了多云的天气,所以这些照片是光线不同下天山的景观,缆车沿途一路风光无限好,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十分美丽。天池的湖水十分蓝,远处的天山博格达峰终年积雪,冰川延绵。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

顺着天池游船码头的旅游栈道往东,湖边有一颗长相奇异的榆树,这就是传说中的定海神针。 相传,天池之中有一个水怪,经常乱施淫威,兴风作浪,搅的天池之水暴涨,淹没左右居民,百姓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忘记邀请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悦,发威泄私愤。顷刻之间浊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头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顿时风平浪静,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变成了一棵榆树,从此生长在天池水边,成为镇水之宝。这棵由王母娘娘头上的碧玉簪变成的榆树就被后人称为“定海神针”,但是我们当时经过这颗树的时候并没有留下照片,因为当时没有意识到这颗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定海神针,但是很多有人为了祈福而在树上缠了好多红丝带,但是当时并没有留意。

我们下山返程时,在大雪中看到了一只动物的轮廓,一开始我以为是自然保护区的宣传牌, 但也不是很确定, 我就蹲在雪中仔细的观察,然后它竟然动了,我十分震惊,它竟然还往我面前走了几步,当时我离它只有十几米,看上去那就是只马鹿,特别是那身材矫健的肌肉轮廓,简直是印在我脑子里了。那只鹿并不十分怕人,听到人声之后,和我对视了几秒钟后才转身跑开。

第二天我们又按原路上山,虽然没有再次见到鹿,但它留下的蹄印却十分清晰。还发现了被啃食过的树皮和鹿的粪便。在第二天去时我们还去做了索道,沿途的风景也是很漂亮的,缆车沿途一路风光无限好,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十分美丽。天池的湖水十分蓝,远处的天山博格达峰终年积雪,冰川延绵。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由于海拔太高,山顶被云雾笼罩,视野有限,所以看到的只有雾气。

这样天山天池的行程就这么结束了,最后摘抄下以前看过小说上的一句话“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然林深时起雾不知归处,海蓝时浪涌,忘而却止步。梦醒时夜起,惊慌失措。鹿不在侧,鲸不予游,亦不见你。等风吹过深林雾,海映晴蓝空,你唤我梦醒,便可见鹿,见鲸,亦见你。”

左阳/文

在返回的大巴车上,书馨和Ashely老师开始跟每一组同学进行方案交流,写生即将结束,每个小组的方案从雏形到逐步完善,都有了可观的进展,除了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两位老师着重跟每个小组都交流了后续的计划,下乡快要结束了,但是作业才刚开始,接下来就是逐一落实了!

乌鲁木齐DAY 15 - 0427大巴扎

丝路之旅的最后一站定格在了乌鲁木齐解放南路8号的国际大巴扎。

“大巴扎”在维语中意为集市,是农贸手工产品集中销售的地方。当地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在大巴扎除了父母什么都能买到”。由此可见“巴扎”这种集贸市场在日常生活、商品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国际大巴扎是一个将传统市场和现代商圈相结合的产物。红色砖墙、圆顶尖塔,整个市场的建筑充满地方特色。而在体现西域民族风情的同时也注重了实用性和时代特征。

不同于传统大巴扎,其销售物品主要集中在新疆特产干果货、特色手工艺品上。银器、挂毯、首饰、民族刀具……向我们展示着西域民族的炫丽文化。繁复花式纹样、奇异的形状都让人眼前一亮。远处不时传来热瓦普的奏乐声,维族大爷正坐在民族乐器店的门口演奏。而店里除了玲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乐器,还有一位工作台前正在制作着乐器的维族匠人。当拉锯的声音伴随着乐音和木头的香气一起进入身体的时候,整个文化仿佛就这样在体内穿行。

闲逛大巴扎大概就是一种在不同文化中畅游的体验。从味觉到食物,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香料的气息,到眼前的玲琅满目,再到轻快的热瓦普乐音。这是一种文化的袭来,脱离了熟悉的语境,新颖而又美丽。这也大概是丝绸之路的魅力所在,伴随着地理位置的移动,迎来的是不同文化、种族的特色。并且不停地在时间与空间中交织、融汇,最终创造出关于文明的炫丽世界。

张乐/文

至此我们的写生便走近尾声,但是这条钢铁战士之路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设计学院 「丝路创新」全体同学/文 赵德玉 张乐 邢紫瑞等/图 魏子雄/设计宣传部 何逸凡/编2019年5月9日世界十大毒蛇